2018年,当在媒体面前预言“未来五年内地房价将回归合理,房地产行业面临大洗牌”时,市场还沉浸在一片狂欢中,当时不少人对这位李超人的警告嗤之以鼻。
七年后的今天,当我们站在2025年回望,他的每一句话都像精准的预言一步步成为现实。截至2025年中期,中国楼市已连续四年调整,全国百城二手住宅平均价格持续下跌28个月,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下降27%。
曾经被无数人视为只涨不跌的房产,如今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价值重估。
如果你仔细观察,不难发现,街头的房地产中介门店的玻璃窗上贴满了“急售”、“业主降价”的标签。
北京、上海等13个城市二手房挂牌量超过10万套,部分房主降价20%仍难找到买家。
一位郑州业主感慨:2019年买的潜力盘,现在价格腰斩,连看房的人都少了。同样的故事在多个城市上演,上海有购房者在2022年以400万购入的房产,如今市场价仅剩245万,账面损失近40%。
开发商的日子同样不好过,TOP100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32.9%,各地新房库存不断累积,数据显示,2024年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激增12.7%,按每套90平方米计算,积压房源超828万套。
四大征兆,已经指明2025年房价走向
征兆一:房子已经严重过剩
住建部最新数据显示,全国房屋总量达6亿栋,按每栋住5人计算,足够容纳30亿人居住,远超我国14亿人口的实际需求,尽管各地已放缓建房速度,但库存压力仍在持续增加。
征兆二:居民购房能力下降
2025年一季度,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6%,但个税收入却大幅下降15.9%,这一反差表明很多人的实际收入在缩水,支撑高房价的基础正在瓦解。
征兆三:城镇化接近天花板
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5%,接近发达国家70%-80%的水平,农村人口大规模进城买房的时代已经结束,靠新增城镇人口拉动房价上涨的期望变得不切实际。
征兆四:需求结构发生变化
全国城镇家庭住房自有率高达88%,其中42%的家庭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。同时,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,老龄化程度加深。未来的年轻人可能通过继承就能解决居住问题,无需再背负30年房贷购房。
手握多套房产的家庭,正面临三重困境
一是持房成本飙升,房产税试点范围2025年进一步扩大,政策明确拥有两套及以上房产的家庭将被征税,在一线城市,按房产评估价的1%征收,意味着500万的二套房每年需缴纳5万元税款,对普通家庭形成沉重负担。
二是资产大幅缩水
那些在楼市狂热期盲目购入郊区、新区或三四线房产的家庭,正承受着资产大幅缩水的痛苦,一些东北城市房价从2021年的1.2万/㎡,跌至2025年的6500/㎡,跌幅超40%。
三是流动性枯竭
以前是买房难,现在是卖房难,有炒房客去年试图以420万出售市价500万的房产,挂牌一年仍未能成交。市场从卖方转向买方后,购房者越发挑剔,户型差、楼层低、无学区的房产首当其冲被淘汰。
李嘉诚曾明确指出,未来五年房屋可能面临需求匮乏*的问题,但租赁市场有望更加容易地发展下去。
随着地方租房落户政策落地,年轻人发现租房更灵活,不用背30年房贷。上海等城市的老旧小区因租售比提高而重获投资者青睐,市场格局悄然转变。
鼎合网配资-鼎合网配资官网-配资炒股网站选择配资-炒股开户要求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