尽管参加上合峰会时姗姗来迟,但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中国接下来的几天,却展现出异常活跃的行动,试图弥补之前的过失,就在参加完中国阅兵式后,伊朗深受震撼,总统回国开会,要求加快落实中伊合作。
据伊朗总统办公室9月4日公告称,佩泽希齐扬在结束中国访问后,迅速回国召开总结会议,在会上不仅回顾访华成果,而且亲自下令要加快落实中伊合作。
佩泽希齐扬表示,此次赴华参加上合峰会与阅兵式,让伊朗感到富有成果,不仅与邻国和盟友关系得到深化,还签署了24项协议与文件,而且达成了中俄伊联合声明,意义很深远。
一场阅兵惊醒梦中人:伊朗总统的震撼与反思
2025年9月3日,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九三阅兵式上,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坐在观礼台上,看着一列列整齐的方阵和呼啸而过的先进装备,内心的震撼如潮水般涌来。当“东风-61”洲际导弹方阵缓缓驶过,钢铁洪流的轰鸣声仿佛穿透了他的胸膛,让这位刚上任一年的领导人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的实力。
这已经不是伊朗第一次派代表参加中国阅兵,但佩泽希齐扬这次是带着特殊使命来的。此前参加天津上合峰会时,他因国内事务耽搁迟到了半天,一度让外界猜测伊朗对多边合作的诚意。但在中国的这几天,他像换了个人似的——不仅密集会见中俄等国领导人,还主动提出要参观中国的军事科技展。直到站在阅兵现场,他才真正明白:为什么中国能在短短几十年里崛起为世界强国,为什么中伊25年协议的落实需要争分夺秒。
“那些导弹的精度和射程,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先进。”佩泽希齐扬后来在内部会议上回忆说,“当看到无人机蜂群编队掠过天空时,我突然意识到,我们的国防体系还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。”这种认知冲击让他坐不住了。阅兵式刚结束,他就推掉原定的文化交流活动,连夜召集随行的能源、国防、交通等部门负责人开会,要求重新梳理访华成果清单。
更让伊朗总统感到压力的是,就在他访华期间,美国联合欧盟再次威胁要恢复对伊制裁。而中国在阅兵式上展现的战略威慑能力,让佩泽希齐扬突然意识到: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,伊朗不能再靠单打独斗。正如他在回国后的全国讲话中所说:“当我们还在为石油出口被封锁发愁时,中国已经能用北斗系统精准定位万里之外的目标。这种差距,不奋起直追就会被时代抛弃。”
回国后的雷霆行动:24项协议背后的紧迫感
9月4日凌晨,佩泽希齐扬乘坐的专机刚降落在德黑兰梅赫拉巴德机场,他顾不上倒时差,直接驱车前往总统府召开紧急会议。这场持续10小时的会议,成了伊朗国家战略转向的分水岭。
根据总统办公室当天发布的公告,此次访华成果远超预期:除了深化与邻国的关系,伊朗与中国签署了涵盖能源、基建、科技、金融等领域的24项协议与文件,还与中俄达成联合声明,在反对单边制裁、维护地区安全等问题上形成共识。但佩泽希齐扬在会上毫不留情地指出:“这些协议不是装饰品,而是救命稻草!”
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项200亿美元的高铁合作项目。根据协议,中国将帮助伊朗改造德黑兰至马什哈德的铁路线,不仅要实现电气化和复线化,还要将运行时间从目前的12小时压缩到5小时。这对伊朗来说意义非凡——这条线路承担着全国40%的客运量,一旦升级完成,不仅能盘活沿线经济,还能打通连接中亚的陆路通道,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供关键支撑。
在能源领域,中伊签署了新的长期油气供应协议。中国承诺在未来五年内增加对伊朗石油的进口量,并帮助开发北阿扎德干油田等大型项目。更重要的是,双方同意将人民币结算比例从目前的30%提升至60%,这意味着伊朗可以绕过美元体系,直接用石油换取中国的技术和设备。“这就像给我们的经济装了一个备用心脏。”伊朗石油部长帕克内贾德在会后接受采访时说。
最具突破性的是军事合作协议。虽然具体内容未公开,但知情人士透露,双方将在无人机技术、导弹防御系统和网络安全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。伊朗一直试图引进中国的“彩虹”系列无人机生产线,而中国同意在2026年前帮助伊朗建立首个国产无人机研发中心。此外,伊朗还计划接入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,这对其导弹精度提升和军事现代化至关重要。
文明古国的觉醒:中伊合作的未来之路
佩泽希齐扬在总结会议上反复强调一个观点:“我们不能再让25年协议躺在纸面上。”这句话背后,是伊朗对自身处境的清醒认知。长期的制裁让伊朗经济濒临崩溃,2024年的通货膨胀率高达45%,年轻人失业率超过30%。而中国在阅兵式上展现的全方位实力,让伊朗看到了破局的希望。
中伊合作的互补性堪称完美。伊朗拥有全球第四大石油储量和扼守霍尔木兹海峡的地缘优势,而中国需要稳定的能源供应和进入中东市场的跳板。正如中国外长王毅在会见佩泽希齐扬时所说:“我们不是施舍者,而是伙伴。”这种平等姿态让伊朗倍感尊重。
在文化领域,中伊两个文明古国的交流也在升温。2025年3月,四川大学博物馆举办的“波斯文化艺术五千年”特展吸引了数十万观众,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来自伊朗国家博物馆的40件元青花瓷器——这些当年通过丝绸之路来到波斯的珍宝,如今成了文明互鉴的象征。佩泽希齐扬在参观展览时感慨道:“一千年前,我们的祖先用瓷器和香料架起桥梁;一千年后,我们要用高铁和5G续写传奇。”
但挑战依然存在。美国对伊朗的制裁阴云不散,伊朗国内保守派与改革派在协议执行上的分歧尚未完全弥合。更关键的是,如何确保合作项目真正惠及民生,而不是被少数利益集团垄断,这考验着伊朗政府的治理能力。
不过,伊朗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。佩泽希齐扬回国后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成立由他直接领导的“中伊协议落实委员会”,并任命强硬派官员担任负责人。他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立下军令状:“如果两年内看不到实质进展,我就辞职谢罪。”这种破釜沉舟的决心,让外界看到了伊朗改变的诚意。
鼎合网配资-鼎合网配资官网-配资炒股网站选择配资-炒股开户要求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